本文转自:扬子晚报
南京一中学子斩获信息学奥赛3金1银
带着“纯粹的热爱”,直面挫折
扬子晚报讯(通讯员 严婷 兰倩怡 记者 王颖)在不久前落幕的第4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OI 2025)中,南京一中崇文学子喜获3金1银,金牌数并列全国第一!其中邱梓轩、陈翰文、徐佳辰三位同学斩获金牌,入选国家集训队;郭权皞同学斩获银牌。7月27日,在“荣耀同行,智创未来”——南京一中信息学奥赛座谈会上,几位同学接受了采访。
“我认为在竞赛中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解题的能力,而是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。”2024年的重庆国赛中,邱梓轩以第51名的成绩以一名之差无缘国家集训队,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打击,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。他说:“经过父母和教练的疏导之后,我重新找回信心,意识到只要我全力以赴,就问心无愧。”
陈翰文告诉记者,他全身心地投入信息学竞赛,每天花8个小时以上在信息学竞赛上,但其他三位同学都进入了省队,唯独他没有进入。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。我在那段时间是非常迷茫和无助的,但后来也慢慢调整心态去继续学习,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高二进入省队,最终如愿以偿。”
徐佳辰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了编程,高一时以黑马姿态进入了江苏省队。“这之后,我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一些误判,在去年国赛的考场上遭遇了意外,只收获一枚铜牌。”徐佳辰说,“我带着一些不甘从头开始新赛季的学习。但我总是想起考场上的发挥失利,并且害怕这些东西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再次出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人给了我帮助,尤其是我的教练,我的学长,他们帮我找回了自信。”
南京一中1997届校友,信息学奥赛主教练李翔博士认为,这些金牌选手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:第一,他们对计算机学科、对算法设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,他们的热爱非常纯粹,这是他们能够坚持学好信息学的一个前提条件,也是首要要求。第二,他们有很好的深度思考的习惯。第三,他们非常刻苦,他们在坚持学习信息学的过程当中勇于克服困难。
Copyright 2024 澳客-足彩官方网站-体育赛事足球竞彩比分-投注赔率分析 All Rights by 澳客